你的“狼性”够了吗?其实在职场上,你也该具备“长颈鹿思维”

在多数情况下,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,冲突就会渐渐恶化,最后演变成难以收拾的地步。对于引发这一切的暴力型语言,我们可以怎么办?该如何面对?如何化解?或许,我们应该问的是:如何做到既有效又友善的沟通?从认识自己开始,学习与他人对话这本书,要探索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。

你平常在喂哪一匹狼,那匹就比较有力量

不管是对自己或是对别人,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朝正向思考的工具。它帮助我们从缺乏连结的豺狼思维跳脱,跃向一个懂得同理彼此,愿意放下身段去邀请对方跟我们合作的长颈鹿思维。

有学员问我:“为什么别人要满足我的需要?”

我告诉她一个卢森堡曾经说过的故事:“你看过小孩子在喂一群饿肚子的鸭子吗?当小孩看到鸭子吃著他给出来的食物,你看他有多开心!这就是人的本性。

看鸭子吃得兴奋,小孩子也跟著获得了极大的满足。这时候你觉得谁比较快乐?是谁在满足谁?”

类似的画面,只要我一探头就可以看到。

我们家门口有一个水池,成天都有小朋友向管理员伯伯拿饲料要喂鱼,他们可开心、兴奋了,包括我们家的小孙子、小孙女也一样,他们最喜欢来爷爷奶奶家喂鱼画面中,我们明显看到大家都非常开心,因为大家的需要同时获得了满足。

孩子满足了玩耍、贡献、同理、关怀、学习、接纳,而鸭子、鱼也获得了营养及饱足,说不定也满足了庆祝跟喜悦呢!

满足别人的需要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。

    我认为,重点不在于“别人为什么要满足我”,而是在于“我有没有能力”对“满足我(需要)的人”给予正向的回馈?
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我们不就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令人欢欣鼓舞的美丽画面了吗?

说到这里,我想起了我的小女儿。

她大学念的是社会心理,我们经常讨论心理学方面的心得,有时候我说她听,有时候她说我听。我们常常抢著扮演那个喂鸭子的小孩,她给我精神食粮,我给她心灵慰藉。

每次挂上电话前,两个人都依依不舍、相当满足。最近几年,她已经从女儿慢慢变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,甚至说是闺密也不为过。

只要她遇到任何开心、不开心的事,总在第一时间想到我,而我也一样喜欢跟她谈生活中的大小事。

这一天,她对姊姊写给她的简讯感到委屈,于是红著眼睛透过视讯向我倾诉。听完之后,我告诉她:“来,我们就用非暴力沟通的标准模式,来厘清你复杂的情绪与思绪,看看效果如何。”

我让她把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写在一旁,依照它的SOP一路进行下来,她逐渐发现,就在理清楚自己的当下,她也就慢慢释怀了。

似乎当我们知道可以在一个有建设性的轨道上运行,有方法可以跟别人把话好好说清楚的时候,心中的大石头就落下了。

最后我问她:“在姊姊面前,你有什么需要?”

她说:“我需要了解跟支持。”

我说:“好,你说你需要姊姊的了解,那你要她了解你什么?这个你必须先整理好,弄清楚。等你能够跟她说清楚,而她也听明白了之后,她才可能了解你,才知道怎么支持你,要支持你什么,不是吗?”

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不说或不想说,是怕越说越糟糕,或是任性的认为“她应该要了解我呀”,但我真的必须说,如果希望别人了解我们,自己却不吭声,甚至连自己要什么都说不清楚,对方怎么会懂?

我相信,除非涉及特殊的政治或经济目的,没有人说话是为了要让别人讨厌自己、痛恨自己。当开口跟对方沟通,肯定都是希望达到自己想要的某种结果。

如果话说难听了、伤了人,通常是因为技术太差。有了这样的理解,接下来的请求就容易多了。

最后小女儿整理了思绪,厘清了自己想跟姊姊提出的请求:跟你说“不”,对我来说一向很困难,你可不可以答应我,下次当我跟你说“不要”的时候,请你支持我的决定好吗?

哇,好有力量的请求,这表示她已经准备好要开始照顾她自己的需求了。

这一天,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谈话,我希望将来她可以自己学会善用这个工具,当我不在她身边时,她可以很有效率地找到内心深处的声音,同时为自己的需要服务。

最后,她说了一句让我觉得非常感动的话,她说:“Mommy, you are my hero.Thank you so much.”

看,这不就回答了学员“为什么别人要满足我的需求”这个问题吗?因为别人很喜欢看你开心、满足、喜悦、豁然开朗的样子。

    人跟人之间最可贵的就是相互成全,在彼此共创的美好经验中向前迈进。

我知道,的确有很多人愿意为别人和自己的幸福做出贡献。突然想到我之前写的书《回家:与父母的关系,决定你与幸福的距离》当中提过的小故事,这是一段爷孙之间的对话:

小孙子问爷爷:“为什么有些人很好、有些很坏?”

爷爷回答:“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著两匹狼,一匹是善良的狼,一匹是凶恶的狼。”

孙子接著又问:“哪一匹狼比较有力量呢?”

爷爷说:“当然是你经常喂食的那一匹。”

在这里,我也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沟通模式:豺狼跟长颈鹿。

  • 豺狼=暴力的语言=批评
  • 长颈鹿=非暴力语言=同理

    平常我们常用哪一种语言,就会造就哪一种人际关系、哪一种命运。

卢森堡博士认为,豺狼语言是长年教育灌输给我们的思维模式,而长颈鹿语言是我们非常不熟悉、需要细心锻炼的新思维。

因此,我们真要好好想想,未来的我想要强化的是豺狼或是长颈鹿?要继续批评别人、与人为敌,还是要学会同理别人,与人合作,一起成全彼此的梦想?

我想,答案应该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
承认自己的狼性并不可耻,这是一种意识的苏醒。

换个角度来说,我反而觉得开心,因为这表示我的长颈鹿已经慢慢成长、茁壮,准备好要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来面对这个我深爱的世界了。

我们经常把爱挂在嘴上,然而,爱的语言是什么?当我的需要被满足的时候,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?我要如何提出爱的请求呢?

当我的需要获得满足,当你的需要也获得满足,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幸福?

我非常喜欢卢森堡博士描述小男孩喂鸭子的画面,也喜欢看小女生在池畔喂鱼的模样,我就是那个小男孩,也是那个小女孩。

当我看到鱼跟鸭子的需要获得满足时,我的心是何等雀跃,而如果我想继续看得更高、更远,很简单,我只要好好锻炼自己拥有一颗像长颈鹿一样强而有力的心脏(同理心)就好了。

最后,献上我喜欢的波斯诗人鲁米(Rumi)的名句:

    昨日的我聪明,所以我想改变世界。今日的我有智慧,所以我正在改变自己。

我喜欢活在一个有爱的世界。既然鲁米这么说,我也认同,那就好好把长颈鹿语言学好,让同理心落实在各个层面的关系里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