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进入心流状态?5个技巧,提高专注力与幸福感

谈到如何强化学习品质,秘诀是你需要学会创造“心流”。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的时间愈多,就愈能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,加深对工作、人生目标的坚持、拥有更积极的心态。

资讯超载已是生活常态,根据柏克莱大学研究,人类过去30年产出的资讯比过去5,000年加起来还多,而且每两年就倍增。当世界已经吵到快听不见了,这些资讯噪音的最大后座力,就是使专注力下滑。

也因此,当谈到如何强化学习品质,第二个秘诀是,你需要学会创造“心流”。

这个概念最早由匈牙利的心理学家米哈里‧奇克森特米海伊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提出,是当今正向心理学的重要内涵之一。“心流”是指一种“特殊的精神状态,处于极度专注,拥有正向的情绪感受、高效率和创造力,可暂时忘却其他事务。”

在他的经典著作《心流:高手都在研究的最优体验心理学》中,访谈许多登山者、艺术家、科学家、运动员,为何能不断超越自我,最终发现共通点就是透过“心流”。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的时间愈多,就愈能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,加深对工作、人生目标的坚持、拥有更积极的心态。

5个小技巧,提高专注力

怎么做?书中谈到5个重点。

第一是“挑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”。当你要学习时,要把目标锁定在你感兴趣的事物,且挑战性与技术需求都比目前自身的能力再高一些,才不会带来焦虑或乏味感。

换句话说,你不会在第二年担任初阶理财专员时,就急著跑去上企业并购的课程;或是已经有基本的法语日常会话能力时,又回头去上认识子音、母音的语言课程。

第二个重点,是“把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”,设定一段时间内,明确的不同阶段性目标。例如,“一个月写出网站、3个月内学会程式语言Python编程”。这样做,使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标。

第三点,是“具备一定程度的技能”,对你做的事有相当主控能力。若对相关知识全然只是一张白纸,也没办法进入心流状态,要有基本底子。

第四点,是“屏除外界干扰,专心投入”。务必要刻意打造远离3C产品,可以专注的空间。

最后一个“心流”的重点是“忘却自我、乐在当下”。米哈里博士提到,如果过分在意外界对自己造成的影响,是无法顺利进入心流体验的。“只有不费心想著自我时,才有机会扩大对自己的认识,突破自己所设的界线。”

发呆不是错,能得到灵感

这个要点,在《零噪音:在专注力稀缺时代,夺回人生与工作主导权》一书中也谈到。

作者乔瑟夫‧麦柯马克(Joseph McCormack)作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、波音公司、罗氏药厂等企业组织的资深商业顾问,他谈及要拥有良好的心流,有时看似没有方向的思绪漫游,却能产生灵光乍现抑或是顿悟的时刻,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书中强调,你需要刻意建立一个保持自己进入心流状态,以及重新夺回心灵控制权的思维堡垒,拒绝让思绪经常处于混乱状态。

另外,书中强调要“专心聆听”。为何聆听和心流有关?因为现代人习惯丢出讯息、说话,却少有能力安静下来倾听他人意见。麦柯马克强调,当你懂得安静聆听,就有机会同理对方的深层感受,带来更深度的互动,强化自己的感知能力与反应。

至于《极度专注力》一书,论述启动大脑最有生产力的“极度专注力”模式时,也谈到“心流”,作为人体自动运转模式,有助于全神贯注、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。

作者克里斯.贝利(Chris Bailey)鼓励读者以“旁观者”角度检视内心,察觉自己没注意到的事情,学习去控制大脑。

例如,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,包括“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?”“你知道什么东西会阻碍你专心,是你的手机,还是坐在你旁边的同事?”“你知道最适合让你保持注意力的方法是什么吗?”等,进一步思考是否够了解自己。

如果答案是含糊不清的,则可以把自己的思绪和行动记录下来,逐步厘清自我状态。

保持“心流”,需要不断找出未能落实的原因,进而思考解决方案,形成正向的循环模式。透过一段时间固定营造环境、设定奖励机制,就能让自己更有动力,用最好状态投入学习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