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亚斯伯格症:亚斯伯格是种特质不是病

相信很多读者应该都有听过亚斯伯格症(Asperger syndrome),像是台北市长柯文哲,就曾经多次提到自己拥有许多亚斯伯格症的特质。不过您可能不知道的是,在2012年时,美国精神医学会(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)将对亚斯伯格的症状诊断归入自闭症类群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),或称自闭症光谱障碍。紧接著,美国精神医学会于2013年更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(DSM-5)内,也将单独对亚斯伯格症的症状诊断,从手册内移除,因为其症状已被包含在自闭症类群障碍的众多症状当中。

本文将为您介绍常被混为一谈的亚斯伯格症,和高功能自闭症(High-Functioning Autism)之间的差别、自闭症光谱所代表的含意,以及可能的治疗方向。

亚斯伯格症的缘起和定义

亚斯伯格症这个名称,是1944年,由一位奥地利医师汉斯‧亚斯伯格(Hans Asperger)所提出的。有亚斯伯格症特质的人,可能会有缺乏同理心、动作笨拙、社交障碍、重复性言词等可以归纳在自闭症(Autism)的症状。而亚斯伯格症跟自闭症最大的差别在于,有亚斯伯格症特质的人,在早期语言发展时期,并没有明显的迟缓现象,且大部分还是渴望与他人互动,只是在社交技巧上较为笨拙和呆板。

亚斯伯格症虽然以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完全治愈,但是有药物或是行为治疗,可以协助降低亚斯伯格症的特质。有一派学者更是认为,被划分在自闭症光谱上的障碍症不用治疗,因为那不是精神疾病,而是一种思考和行为模式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“人格特质”,有些人拥有的特质多,有些则较少。自亚斯伯格症从精神疾病的名单上去除,转被归类于自闭症类群障碍的一种后,现在亚斯伯格这个词,已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人格特质。

用光谱解读自闭症类群障碍

设立自闭症类群障碍的意义,在于不狭义地将跟自闭症有部分症状相似的障碍,通通一概而论。透过光谱的划分,我们可以了解自闭相关特质有不同的种类,以及轻重之分。根据DSM-5的内容所提出的定义,可以被划入自闭症类群障碍要包含以下2个要件:

在人际交流和沟通上有困难:包括避免眼神接触;在对话往返的过程中遭遇困难;谈到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时,会忽略别人是否意愿聆听;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,像是话中的言外之意;不会配合情境;或有僵硬的肢体动作和表情。患者在学校或职场等需要与人沟通互动的场合,会因为障碍的症状,导致表现不佳。

对特定事物有超乎常人的兴趣:有亚斯伯格症特质的人,会对数字、细节和事实特别感兴趣;对东西的排列、摆放过度在意,或者会进行重复的堆叠与摆放行为,并无法忍受固定的排程被打乱;对光线、噪音、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敏感度,也可能比常人更高或更低。

亚斯伯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的差别

由于有亚斯伯格症特质的人,智商表现通常与常人无异,甚至更高,而且其自闭倾向也较低,因此经常会有人将亚斯伯格症,与同样自闭倾向较低的高功能自闭症混为一谈。

不过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,在于高功能自闭症有早期语言发展迟缓的状况,而亚斯伯格症则没有。也就是说,高功能自闭症在自闭症类群障碍上,会更加偏向自闭症那端,在言语的表达上和人际关系的维持,也会比亚斯伯格症更加困难。不过这并不代表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有智力障碍,一般只要智商高于70、自闭症状较为轻微的人,都会被划入高功能自闭症的类别。

亚斯伯格症不需要治疗

鉴于亚斯伯格症无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,有时候不一定能在小孩幼年期检测得知。在极端的情况下,有些人甚至要到成年之后,才会发现自己有亚斯伯格症的特质。

当然,即使是罹患亚斯柏症,每个人表现的情况也不同,像是柯文哲的妻子陈珮琪,便曾在访问中提到,自己的小孩直到3岁都还无法讲出太多的单字,但是在4岁之后,语言能力却开始急速发展。这其实是因为亚斯伯格症小孩,可能早期因缺乏与他人互动的兴趣,而导致学习较慢,但并非真的有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。而这种情况,往往会让家长担心。

而对成人来说,亚斯伯格症通常已经在社会化的过程中,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,不太需要特别的治疗。但若家长发现小孩在发展的过程中,出现疑似自闭症相符的症状,建议就诊以获得进一步检测,越早期发现小孩是否有自闭倾向,便能更早调整教育方针,并跟随医师的指示改善状况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