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破窗效应?别再盲目成为加害者

当您走在街道上,看见角落堆了一包又一包的垃圾,但奇怪的是那边根本没有垃圾桶,也不是特别规划出来的垃圾堆放处,而且路人经过时,顺手也把刚喝完的手摇杯丢在垃圾旁。这种积非成是的乱丢垃圾行为,就是受到破窗效应(Broken windows theory)影响。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心理因素,以及如何应用破窗效应检视自己的日常生活。

破窗效应是什么

破窗效应是由美国犯罪学家詹姆斯威尔森(James Quinn Wilson)和美国社会科学家乔治凯林(George Lee Kelling)两人所提出的理论。其概念为如果有一栋建筑的其中一扇窗户被打破,但是没有人修复,那要不了多久,附近的其他窗户也会接连的被破坏,乱丢垃圾、闯空门甚至纵火等犯罪行为也可能随之发生。破窗效应也常被拿来表示,当环境中的某种不良现象发生后,如果没有马上进行改善或修复,这种不良现象便可能会逐渐被接受,且逐渐扩大变严重。

3种常见于生活中的破窗效应

虽然破窗效应比较常被应用在社会现象上,但其实也能透过破窗效应,来检视个人的日常生活。例如以下为3种常见的例子:

越来越多的脏碗盘:脏污的餐盘不洗,直接放在水槽里面,其他人也可能把自己没洗的餐盘也堆在那边,最后越来越多,看谁先受不了当负责清理这一切的倒楣鬼。

越来越乱的衣橱:原本井然有序的衣橱,因为某天赶上班,衣服收进来就随便塞进衣橱里面,下次再收衣服的时候,可能看到衣橱凌乱,便觉得没关系就随便塞吧,使得衣橱越来越不堪入眼。

越来越脏的厕所:肮脏的厕所环境,会让使用者更加的不注意厕所清洁,没丢进垃圾桶的卫生纸,不会被捡起来,反而可能让其他人跟著随便乱丢;地上的尿渍不会减少,只会越来越多。相较之下,整洁的厕所,使用者的卫生意识也会比较高。

别当破窗效应的帮凶

以前在学校的时候,班上可能都会有一个被大家排挤的同学,而一个人被排挤的理由,可能是他的个性特别让人反感,或是他的行为很诡异。事实上,可能只有少数人是真的接触到他,与他产生互动后才觉得讨厌他,多数人反而是因为他被少数人所排挤,而人云亦云地与他保持距离,甚至参与排挤行为。这种跟风的现象也常可以在社群媒体上看到,例如:某人爆料说谁谁谁做了某件坏事,网友们就会一窝蜂的跟著肉搜或谩骂被爆料者,其中真正有对这个爆料作出查证的人寥寥可数,结果最后发现被爆料者是无辜的。

阻止破窗效应的方法

破窗效应其实跟从众心理颇为相似,都是人们因为看见别人所做的行为,想跟著效法的现象。因此,为了避免破窗效应的蔓延,解决的根本之道其实在我们自己本身,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,对于环境中的不良行为能予以指正或协助改善,便不会轻易随著他人的负面行为或是偏激的舆论起舞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