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个深度学习法,把有限时间效率最大化

想要在这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安身立命,达尔文早在19世纪便提出犀利洞察:“最后能生存下来的,既不是最强,也不是最聪明,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”。个中奥秘,就是学会“如何学习”,不断为自己盘整装备,随时保持最佳状态,才能在海量的碎片化知识中站稳脚步,抓住最佳的机会!

读完这篇文章,你可以学到什么:

  • 深度学习的第一道心法:先学会放弃,“没有生产力”的学习投资。
  • 学习的自信来自成就感!成功的深度学习者,绝对懂得做好自我管理,并持续朝著远大的目标前进。
  • 文中五个技能,教你如何用深度学习锻炼自我思考力。
  •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,“不进化,就淘汰”的焦虑如此蔓延,化为对知识汲取的无尽饥渴。

这一刻,全球有上千万人同时在线上课程上听讲;拿起手机和平板,有数以千计的学习App,成为你的随身智囊;互动电子书、翻转教室、学习游戏。数位时代,有太多便利的学习管道可供选择;残酷的是,拥有课程认证,往往不是大脑升级的保证。

究竟该“如何学习”,才能在有限时间中,掌握个人生涯的致胜方程式?美国乔治城大学电脑科学系副教授卡尔‧纽波特(Cal Newport)是一个可供追随的实例。追求形成自己的见解,让他年仅27岁即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,随后,以著作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》一书,提出“高价值产出=高度专注×时间”的成功心法。

新作《深度学习力》一书中,他寻访哈佛、耶鲁、史丹佛等名校中,“生活多采多姿、学业成就超群,还能在各种活动中发光发热”的校园风云人物,从中汇整出75条关键心法,作为“深度学习”的具体导引。

放弃“没有生产力”的学习投资

在这个时代,人们真正缺少的不是讯息,而是“学习的时间”。要让学习有效,关键在于有无判断力与自制力,只让“有价值的念头”进入心中。

这是深度学习的第一道心法:学会放弃。

乍听之下是个“跳tone”的建议,但懂得取舍,正是从混杂的资讯洪流中脱身的有效解方。不妨把“放弃”看作是一个优化效率的战略技巧。

决定放弃与否的衡量标准,是这段学习历程究竟有没有“生产力”。花好几个钟头无方向地翻找资料,或苦苦思考一个无解的难题,当投资的时间远超出最终报酬,很容易在一连串压力下赔上生活品质。你也许觉得每个学习目标都意义非凡,但是交叉累积的结果,往往还没起步就已经精疲力竭。

成功的深度学习者,懂得自我管理

第二道心法是:明智的生活管理,为“深度学习”开拓出空间与时间。

面对一长串待办事项,你的处理顺序是看心情,还是看事情?“才休息一天,应该没关系??,”是个充满诱惑的魔咒,把你吸入无限拖延的深渊。请记住:“再厉害的待办事项,都无法清理忙乱的生活。”

纽波特建议,先列出一天除了睡眠之外的时间,再填上用餐时间,接著是开会等预定行程,剩下的,就是可以专心学习的时间。将这些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划分,记得至少预留一小时完成琐碎杂事,如果有突发状况打乱计画,就停下来,花半分钟重新整理可运用的时间。

成功者的自律,在尽力完成对自己的承诺。与其在接到长期任务时,催眠自己:“死线很遥远,今天很安全”,你应该立刻花30分钟完成一点进度,不管是写下大纲或者安排时程,都很好。同时,为自己设定不可能延期的“中继死线”,作为地标,敦促自己专心达成短期任务。不断跨越一个个里程碑的满足感,会成为你持续冲向终点的最佳动力。

让远大目标,成为学习最佳动力

学习的自信来自成就感。纽波特指出,培养自信的有效方法,就是修炼一项过人的技能。这是深度学习的第三道心法:持续执行某项大计画。

顶尖的学生们相信“一切都有可能”,勇于制定说出来会让别人“哇!”声连连的远程计画。这些计画让他们在学习时,充满放手一搏的新鲜感和刺激感。在某个专业领域插旗,除了可以建立个人特色,最重要的是,你的学习之路,可以不必建立在他人的期待之中。

进入攫取知识的阶段,同样延续这个概念,这是深度学习的第四道心法:建立自己的读书计画。

埋头苦读前,先花10分钟完成这个动作:设计一张表格来检视接下来是否确实达标,或在墙上贴张巨大的知识地图,作为学习的具体索引。当中的秘诀是:“愈奇怪愈好”。让充满创意的学习计画,成为你不断学习的乐趣之一。

五大面向,用深度学习锻炼思考

《深度学习的技术》的一书作者则针对建构知识网络,提出“记、懂、网、拓、活”五个面向:记得深、读得懂,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,拓展多元领域,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实践,与纽波特的建议可作为相互参照的十字座标。

第一个层是“记”:记得多、记得长,在数字时代并不见得稳操胜算。毕竟大脑容量再惊人,也永远比不上“一键搞定”的Google大神。与其拼了命靠反复记诵抄写,不如放手解放大脑,“让搜寻引擎成为人类储存记忆的知识库”。学习时,应该更专注于“理解”可实践的重要原则。

第二层是“懂”:如果没有理解知识,就不算是学习。

第三层是“网”:指的则是融会贯通所学,达到这个阶段,才算是进入“深度学习”的状态。

其中,“思维可视化”是一个可以广泛运用的技巧,将书上吸收的单点概念,透过系统化为完整的知识网络。最近风行的资讯图表、心智图,都是常见的视觉化资料形式。如果你想开启一场脑内冒险,最好选择可以多方延伸的心智图,如果要罗列步骤或心法,层层推进的鱼骨图也许更加适合。

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,则可以选择“假装自己正在授课”的提问记忆法,试著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。当中精髓,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察‧费曼(Richard Feynman)所提出的“费曼技巧”,主张透过教学,让大脑由被动接受,转为主动创造不无共通之处。

步骤很简单:首先选择一个核心概念,整理出“你自己的阐述”;接著,想像自己的“徒弟”就在眼前,仔细设想使用什么样的解说方式,才能让对方迅速理解。最后借由反复教学、找出问题点。如果有地方“卡住了”,再回头检视原始资料,修正自己的“大脑资料库”。

第四层是“拓”:要拓展学习的版图,可以从2个维度来精进。

1.正确性:质疑知识的正确性,透过“比我更聪明的人会怎么想?”、“这个思考的反方观点是什么?”等自我提问,避免主观的认知偏误,提升思考力。

2.多样性:学习曲线原理(learning curve)指出每个人在学习时,会经历缓慢的起步期,接著进入高速成长的阶段,最终陷入停滞。跨领域学习可以开拓知识的边疆,为学习瓶颈带来崭新的思考角度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